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爬坡車架V.S空力車架

市面上很多的車架大廠,不管是一級車架還是三級車架
都會有爬坡車架和空氣力學車架來做區隔,如台灣的Giant和Merida皆有此區分

-Giant
(上)爬坡車:TCR  (下)空力車:Propel

Hint:Propel被評選為2015年度最佳空氣力學車


-Merida

(上)爬坡車:Scultura   (下)空力車:Reacto


外觀上,看的出來爬坡和空力車有很大的不同,爬坡因為要輕量,所以較骨感
而空力車因平路巡航為要,所以在設計上會朝著更流線也更粗勇(破風)
另外爬坡車手與空力車手在體型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騎空力車爬坡就比較弱,其爬坡車平路就跟不上人?
個人認為一般人是騎不出來兩個之間的差別,公路車比賽差之毫釐,失之千厘
所以車手斤斤計較於那1 2秒的時間差,但一般人真的能騎得出來這微小的差距嗎?
也有很多人發文測試其之間的差距,我認為是不會差到太多,更多的是心理和身裡因素
而真正的差距,絕對是輪組,好輪組與差輪組會直接反應在成績跟騎行體驗上

所以在挑選公路車時,購買的順序考量
預算>用途>塗裝


其他品牌爬坡&空力車

-Specialized


上:Tarmac 下:Venge ViAS

延伸閱讀:號稱騎行40KM,與Tarmac相比可省下35秒的時間


-SCOTT

上:Addict  下:Foil


-Cervelo

上:R5  下:S5


-
圖片來源:google
如有錯誤請不吝賜教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淺談齒比續:關於迴轉速

在上一篇(淺談齒比),我們談到了齒比的部分,相信大家也有些概念了
接下來我們就要延續上一篇的內容來做延伸
先來複習一下:

齒比


主動件齒數       大盤齒數
   /            =              /
從動件齒數       飛輪齒數


大盤為主動件,飛輪為從動件,由大盤齒數/飛輪齒數可得知齒比
齒比大,極限速度就越大,省時費力
齒比小,極限速度則越小,省力費時


每個齒比都有它的極限速度,當已達極限速度時
就不需特別用力踩踏就能維持住速度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性,在爬坡時打到你覺得舒服的齒比
然後將你的速度提升至該齒比的極限速度
就能輕鬆的爬坡,這就是高迴轉速的概念


不過說是說輕鬆,但其實一點也不輕鬆(個人覺得XD)
首先你要將速度拉到極限速度,這過程一定不輕鬆
而且可能還沒拉到,你的心肺就先拉到極限了
再來,就算拉到還是需要強大的心肺功能肌耐力去支撐你的高迴轉
因為如果速度維持不了,就會打回原形,只會讓你更累更疲乏
2015年的Tour de France(環法賽)Team Sky GC Chris Froome就是靠著高迴轉與強大的心肺和FTP拿下黃衫
(不知道甚麼是FTP?)


所以說到底,心肺跟肌耐力才是一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往更高層面去訓練
大家都懂越級打怪只是自討沒趣,除非你本身就是個練武奇才
而我現在是還在打史萊姆的階段XD


以上是個人的經驗談,如有錯誤請不吝賜教
還是要提醒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淺談齒比

很多人買車,常會聽到20速,22速,27速,30速甚至33段變速
好像越多段的變速,車子越好
但其實不然,主要考慮到的是你買車的類型和用途

不過在談這個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變速!

變速器,是可以透過調整檔位,讓齒比改變的一種工具。
而檔位數的多寡,每家廠牌會針對不同種類的車型來做調整
變速段數的表示,通常以前變齒片數*後飛輪片數
ex. 20段變速,代表前2齒片後10飛輪,因此有2x10=20不同段的變速
(而變速器有哪些品牌,可以參考變速器等級&品牌介紹)


一般來說,前變的齒片數會比較少,因為前變通常為曲柄的所在(主動件)
所以前變的齒片上的齒數也會較多,這牽涉到齒比的概念


齒比:


主動件齒數       大盤齒數
   /            =              /
從動件齒數       飛輪齒數



由上述可得知,大盤為主動件,而從動件為飛輪,兩者相除就可得出齒比
以公路車22速為例,(至於為何目前高階22速居多,可以考慮多開一篇文XD)
大盤通常為52/36(壓縮標準盤) or 50/34(CT盤),其數字為大盤的齒數
而飛輪有很多不同的配法,不過最常見的就是11-28


假設我們以大盤對飛輪的53-11來說,其齒比為4.82
代表大盤踩一周,就會帶動飛輪轉動4.82圈,是一非常有效率的踩踏,但相對費力
因此可以得到一個關係


齒比大,極限速度就越大,省時費力
齒比小,極限速度則越小,省力費時
這就是為甚麼你在爬坡時,把檔位打越輕,越好爬坡的原因


為何我說極限速度呢?

大家在騎腳踏車時,是否有過經驗,當你騎到一定的速度後,若再繼續踩踏,會發現不用花更多的力氣去維持速度,有時還會踩空
因為這代表你的速度已經到達此檔的極限速度
若要再提高速度,必須再切更重的齒比
(這裡牽涉到迴轉數的概念,不知道什麼是迴轉數?)

所以在這告訴大家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非常重要所以說五次
尤其是沒有上卡的車友,如果在下坡踩空是非常危險的
輕則雷殘,重則車禍骨折摔下山
(延伸閱讀:關於公路車下坡-基礎篇)


小弟在這祝大家行車平安

若要轉載請告知&附上本文連結
如有錯誤請不吝賜教,本人會將建議編輯在文章裡


--


後記:

感覺這篇可以帶出很多東西欸,不怕沒文章寫了XD
還有下坡時一定要打大齒比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變速器等級&品牌介紹

相信大家剛接觸公路車的時候,對於變速器的品牌種類那麼多,又有級別之分
什麼一級變速三級變速,挖地瓜等等讓人霧煞煞的名詞
這篇就來跟大家介紹各家的變速器

一般來說,變速器有三大品牌,當然也有其他的品牌如台灣微轉(MicroShift)、FSA、ROTOR等等

但是今天要介紹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廠
每家各三個等級,在這先不討論電子變速(電變通常為最高級)

級別之差:

越高級別的產品,其重量就越輕,且上下鍊 檔位準確 穩定度都較高
重量輕又不失強度,是每家所追求的目標
藉以做到差異化,不過一般人剛開始騎車,對於感覺器材的靈敏度沒那麼高
通常要騎一段時間,才會有感覺上的差異


分別為Campagnolo&Shimano&Sram





-Campagnolo (俗稱Campy)


來自義大利,是變速器的始祖,創始人為Tullio Campagnolo


大家都知道義大利是自行車工業王國,最著名的一王四后

再來是讓每個單車人都想擁有的夢幻逸品 Campy
其產品如果不拿來用,也是很好的裝飾品,可謂自行車工藝品
但是價格也不是那麼的親民,有興趣的話可以查查他們的價格


後變速方式:


進檔:將撥趕往內推

退檔:將小耳朵往下搬
特有的連進連退檔的變速方式(一次可進退到底)

(話說小耳朵的設計在Shimano的變速器中,算是低階產品才有的設計

不知道Campy對於這點有什麼想法XD)


一級車隊使用 (Men's):

(Campagnolo Super Record EPS)

Movistar Team

Astana Pro Team


變速器等級:

Super Record > Record > Chorus
(以上皆有電變版本EPS)



-Chorus:

為Campy三級套件,碳纖維的煞把和後變(該不會連大盤也是碳纖維?!),尊爵不凡的三級套件,這我就不多做評論了,畢竟義大利的東西是品質保證,耐不耐用就不知道了

weight: 2096g
price: 約NTD 40000


Chorus




-Record:

為Campy二級套件,Campy系列沒什麼研究,所以我也不能給甚麼評論或意見,只知道他們家的東西就是又漂亮又貴,學生負擔不起的價格

weight: 1974g
price: 約NTD 55000


Record



Super Record 80th:

為Campy一級套件,採用碳纖維和鈦合金技術,這款當初第一次看到就覺得這套件真的超級美阿,已經是工藝品等級了,
不拿來用擺著收藏也很有品味,但是瞭解價格後,恩...以後再說XD
不過80周年紀念版真的很美阿,黑紅配真的是絕配

weight: 1875g
price: 約NTD 75000

Super Record 80th ver.




-Shimano (島野)

為日本的傳動系統,其原本是做釣竿的捲線器

Shimano在台灣市佔率極高,不外乎其價格親民,且品質精良,加上台日友好(應該啦)
台灣也能夠拿到相對划算的價格,是很多車友的首選
雖然其套件重量較高,但是很穩定,災情少
本人目前用105套件


後變速方式:

進檔:將煞桿往內撥
退檔:將後撥桿往內撥


一級車隊使用:
(Shimano Dura-Ace Di2 9070)

大多數的車隊都使用Shimano系統,穩定是其主因
還有因為其Dura-Ace Di2做得太好了,直接海放另外兩家

"其實穩定Campy跟S家差不多,Sram太晚進市場,餅被吃完了,所以只好出無線電變,但交貨期未知所以也被詬病"-感謝Ralph Liu提供




變速等級:

Dura-Ace (9000) > Ultegra (6800) 俗稱挖地瓜 > 105 (5800)
Shimano家的變速器以數字來分級,有點類似顯示卡的分級
其中後兩位為70代表電變,如9070 6870等

另外,目前島野家的5級變速最新產品,Shimano SORA R3000也即將於今年4月上市,勢必再掀波瀾

2016年最新發表最高階傳動SHIMANO DURA-ACE R9100



-Shimano 105 5800

為Shimano三級套件,價格合理,適合進階入門的車友,本人目前就是用5800套件,只是大盤被偷料換成FSA三級大盤,使用上大致滿意,只是用過友人的Ultegra 6800後,感覺就回不去了...

weight: 2441g
price: 約NTD 12000


Shimano 105 5800



-Shimano Ultegra 6800

為Shimano二級套件,個人認為6800是全變速器中,CP值最高的套件,外觀帥又好用,尤其是他的夾器(制動器)手感之好啊,前幾天才敗了一對夾器,花了2500,有感升級一下

weight: 2332g 
price: 約 NTD16000

Shimano Ultegra 6800 (音譯挖地瓜)




-Shimano Dura-Ace  9000


為Shimano的一級變速,話說島野家的9000出來後,震驚了自由車界,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了,"不是其他家不好,而是9000系列做得太好了",這是小弟我在車店聽到老闆跟客戶談話的內容,由此可見其品質受到各界的肯定,這也是為甚麼現在大多一級車隊也選用島野家的變速系統,有能力的話想買回來玩玩看阿(感覺也是好久以後QQ)

weight: 1978g
price: 約 NTD 42000


Shimano Dura-Ace 9000





-Sram (速聯)

為美國品牌,在台中神岡區有設廠,重量輕為其特色
但個人認為,他的缺點就在於撥桿的強度,有不少變速撥桿斷掉的災情,不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Sram最悲劇的不是變速撥桿,而是其容錯率很低,最好找一間會按照Sram SOP組車的店家,不然Red組完,實際使用上根本沒有其價值,其前變的上下練速度也是為人所詬病"-感謝Ralph Liu提供



變速方式:

進檔:深推變速撥桿
退檔:輕推變速撥桿
(Sram的變速方式是我覺得最有特色的一家,到現在還是不知道它的原理是甚麼
不過可能因為是單支控制進退檔的關係,所以應力都集中在此,才會造成斷裂)


一級車隊使用:
(Sram Red eTap)

Ag2R La Mondiale


變速等級:

Red > Force > Rival


-Sram Rival

為Sram三級變速,友人也是使用這款變速配他的鋼管車,話說RIVAL感覺上CP還不錯高,但是價位偏高,選擇105會是比較划算的方案,不過它的重量比105少了近100g,要知道在公路車界中,輕量化是要付出代價的

weight: 2244g
price: 約 NTD 20000

Sram Rival



-Sram Force

為Sram二級變速,個人認為Force就是簡潔帥氣,只不過它的大盤好像很少人在用(?
身邊有朋友就是用Force然後大盤用FSA K-Force (好啦 都有force)

weight: BB30 2081g
price: 約NTD 27000

Sram Force



-Sram Red

為Sram一級變速,其輕量化到一個極致阿,身邊有位朋友想從Force升級到Red,只是速聯家的東西真的超級貴,想偷輕的朋友荷包會先變輕阿,還是乖乖減肥比較實在XD

weight: BB30 1764g (超級輕)
price: 約NTD 80450 (囧囧囧)

Sram Red




以上是各家大廠的變速等級產品介紹,如有錯誤請不吝賜教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可以知道車友們在推坑討論什麼
提供者的意見不代表本人立場,僅供參考
參考價格以店家報價為準


不負責任排名
 Dura-Ace > Red > Super Record > Ultegra > Record > Force=105 > Rival

當然排名這種東西還是要看個人本身使用上的習慣和喜歡與否


參考資料
CYCLINGTIME 
MOBIL01
http://chickendumpling-biking.blogspot.tw/2013/04/2012.html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新聞] 繼馮俊凱後,亞洲人加盟一級車隊


恭喜張敬樂加盟澳洲一級車隊Orica GreenEdge!!!!!

亞洲人在耐力賽方面的能力比歐美人要弱,希望他能在比賽中大放異彩

好期待能在同一場賽事看到亞洲人一起拼搏

另外他將參戰8月的里約奧運單車公路賽




張敬樂 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6%95%AC%E6%A8%82

Orica GreenEdge wi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ica%E2%80%93GreenEDGE

Orica GreenEdge official: http://www.greenedgecycling.com/



文章出處: http://sportsroad.hk/archives/107511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淺談Sprinter&Climber的差異性和原因

相信大家看過破風這部電影,其中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名詞應該就是破風手衝線手
但是真正的公路車比賽中,不只這兩個職位
例如負責遞水壺的水壺工(台灣一哥馮俊凱也擔任過),補給員等等

而在公路賽中,比賽的類型大至可分為三類
分別是山站平路站計時賽
計時賽又可分為個人賽(ITT)和團體賽(TTT)
計時賽的路段通常以平路居多,不過也有很變態的碟輪爬山

以環法賽來說,山站站數>平路站數
只要贏得該站的冠軍,就可獲得積分和減秒
而總成績最佳者會在下一站中穿著黃衫
成績的計算方式和比賽規則在這不多做贅述(本身也不太清楚),也不是本篇的重點

所以各家的GC (General Classification) 都是爬坡選手為主

以2015年環法賽為例,黃衫得主為Team Sky的Chris Froome

-----正文開始-----


Q1:爬坡選手和衝刺選手差在哪裡?

A:最主要的差別就在體型訓練的項目爬坡選手的體型較修長和纖細,以利爬坡;肌肉群並不明顯,且擁有強大的心肺功能,而訓練的主要項目為騎行,典型的爬坡車手為Team Sky的Chris Froome,Trek Segafredo的Alberto Contador,Bahrain-Merida的Vincenzo Nibali等等。

衝刺選手大多是體型寬大,肌肉橫溢,與爬坡車手外觀上有明顯的差異,主要的訓練項目多以重量和阻抗訓練為主,因為在衝線時需要強大的爆發力,是勝利的關鍵,有名的衝刺選手包括Lotto Soudal的Andre Greipel(大猩猩),Bora-Hansgrohe的Peter Sagan(2015環法賽衝刺王),Team dimension Data的Mark Cavendish等等。
上排為爬坡型選手,下排為衝刺型選手


Q2:為什麼衝刺選手肌肉比爬坡選手壯大,山站卻是爬坡選手拿下呢?

A:爬坡並不是想像中,只要靠著一身幹勁衝上去就可以贏的,當你開始衝刺的時後,身體就會進到無氧的階段,無氧會加速體能的消耗,環法每一站動輒100~200km,如果一下子就氣力用盡,漫漫長路是絕對騎不完的。

一般來說,爬坡是靠著節奏的呼息,高頻的踩踏(高迴轉數),和強大的心肺功能來支撐你的爬坡實力,而這也是登山車手最主要的訓練項目。那你說衝刺選手不懂這些嗎?當然懂,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功率體重比最大攝氧量


功率體重比

意思即每一公斤可以輸出的瓦數,一般車友功率大約在130~180之間(有在訓練的可以到200以上),假設體重60kg,那麼他的功率體重比就是2.17~3w/kg,也就是說每一公斤可以產生約2.58瓦的能量。假設今天有個功率與他差不多的人,但是體重70kg,我們來比較一下

功率:200w 體重:60kg 功率體重比:3.33w/kg
功率:200w 體重:70kg 功率體重比:2.86w/kg

代表功率相同的兩個人,體重越輕越快,職業車手的功率不會相差太多,但是因為衝刺選手的肌肉多,相對的體重就比較高(肌肉密度大),而且肌肉在坡度5%以上,就會形成負擔(地心引力),這就是為什麼輕的人爬坡會比較快的原因。


最大攝氧量 VO2max

顧名思義,量越大,代表氧的攝取量就越大,越不會喘,是心肺功能的指標,一般人的最大攝氧量約35~45ml/kg/min,職業車手則是70ml/kg/min以上,以Chris Froome為例,在環法時的最大攝氧量至少有85ml/kg/min以上,這可怕的數字使他能夠拿下環法冠軍。


-後記-

-Chris Froome在環法時的功率體重比接近6w/kg,爬武嶺可能只要2小時就能登頂,一般人大概要花4~5小時才能到達,可見職業選手的可怕..

-想要爬山爬得快,裝備也無法升級的情況下,想想功率體重比,健康且有效降低體重是最快的方式,每降1kg,功率體重比就可以上升不少。


以上就是一些簡單的介紹,如有錯誤或疑問都可留言,請不吝賜教。


圖片來源:google

參考文章:http://mobile.cyclingtime.com/index.php/tw/documents/6200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論呼吸的重要性

像自行車這種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呼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環

呼吸的順暢度對於運動者來說,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關鍵

如果呼吸的節奏抓到了,就可以很順暢的吸吐

讓心肺進行很有效率的換氧運動,心率就可以一直維持在一個水平

但是如果呼吸道不順暢,節奏就很容易抓不到,甚至整個亂掉

就會花更多的力氣去做吸吐,肌肉因為氧氣減少而反應減緩

為了提供更多的氧氣,心肺減源,相對就會增流

所以呼吸會越來越急促,心率也就跟著上升

最後就是爆掉停在路邊踹氣

簡單來說就是

呼吸不順暢-節奏亂掉-費力吸吐-心率上升-爆掉

-

本身一開始爬山鼻水就會一直流

所以就會狂吸鼻涕,以免流下來

所以要早晚要多喝水啊啊啊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2016國際自行車展

2016年度的國際自行車於3/2號盛大開展,為期4天

因為今年是我第一次參觀,所以無法跟前一年做比較,只能把我看到的告訴大家

參觀完過後的心得是,我到底是來看車展呢,還是來看科技展

自行車結合科技,感覺未來一片欣欣向榮,期待未來的發展

來分享一下3/5號參觀南港展區的圖片


-看到了一堆兇猛的神車
左一 cerve'lo S5 右一 CIPOLLNI RB1K
左二 Bianchi specialissima 右二 LOOK 795
左三 TREK madone 右三 GIOS Aeromaster
(本人裡面最愛Bianchi)


今年的大攤位如 Mavic Fulcrum Shimano Sram BMC 昇陽等等 都在4樓
就會發現4樓比1樓熱鬧太多了,所以花了比較多時間在4樓
接下來就是各廠的product photo

-KPLUS
台灣品牌的KPLUS,依據亞洲人的頭形而設計的安全帽


最新產品為磁扣設計,感覺還蠻不賴的

捕獲野生的Momo Chiu,為KPLUS贊助的單速車選手
(本人還蠻帥的,可FB追蹤喔,但已死會XD)

-Mavic
Mavic Slr 傳說中的爬牆神輪以及獨家專利4D框體

-Fulcrum
2016紅跑0重出江湖,售價35400,紅幅條真的超殺

暗黑版跑0(碳框),當初買CAAD10想上鋁框跑0,但是爆預算QAQ

-BMC
目前地表最強TT車架,環法TTT站冠軍,真的美的讓人流口水阿

原來BMC的上管後面開一個小洞是為了好走線阿(長知識)
以為是為了造型而設計呢

在BMC攤旁赫見ROTOR碟煞變速組(登登!)
個人認為蠻像Red的變把

ROTOR後變

ROTOR前變&橢圓盤
話說今年的功率腿因為被簽名衣服擋住而沒拍到

-Fi'zi:k 完全沒有product,只有幾張坐墊擺在那,還有選手的美照(??
前地表最速男人Rohan Dennis(現為Sir Bradley Wiggins)

咱們的吉貝兄(憂鬱??)

-Giro 個人最愛的單車配件,目前安全帽為Giro Ionos
Giro一級帽Synthe,零售價9800

試穿了一下一級鞋,人瞬間都高雅了起來,售價12000,只能遠觀,褻玩焉趁現在

-Hasus
本人目前卡鞋的牌子,這雙有閃電牌的味道

兩個字,典雅

-Sram
抱歉只有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ypY8AY0lc&feature=youtu.be
實際體驗過後,還是比較喜歡機械的手感,電變感覺像在打電動

-MicroShift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ng7e4Evw8&feature=youtu.be
只能說..還要再加強,變速的靈敏度很差

-其他雜圖




















本人最近想存錢買鋼管車,所以照了很多張鋼管車架
鋼管車真的超美RRRRR

大概就是這些囉

有什麼想法都可在下面留言討論喔

-

圖片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