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煞車技巧

經過前兩篇的公路車下坡技巧後,相信大家都已經學會下坡的一些技巧和觀念,而下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煞車技巧。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煞車上的疑慮,尤其是碳框燒框的問題,看到自己貴鬆鬆的碳框有疤痕,一定是痛心疾首。

而煞車的原理在基礎篇時已經有跟各位介紹,這邊我就不再贅述,就讓我們直接進入今天的主題吧!

以下為煞車的主要面向
1.煞車的安裝和夾持
2.煞車的含放時間
3.煞車的保養

---
1.煞車的安裝和夾持

煞車最害怕的,就是單邊磨耗和夾持時出問題,這些都是在下坡安全很重要的因素,以下為兩個重點

a.煞車皮夾持於約距煞車邊1mm~3mm

由扭矩公式 T=F*r
T=制動扭矩
F=煞車力,而煞車力=µN,µ=摩擦係數 N=正向力(夾持力)
r=半徑

由上述得知,若煞車皮提供的F為一定值(每家廠牌的µ不大相同),而r值越大,制動扭矩就越大,因此夾持在框的邊緣上可以得到最大的煞車扭矩。

但是考慮到煞車時產生的熱會使框膨脹,可能會影像到內外胎進而爆胎,因此將夾持位置下移約1mm~3mm,可以降低意外發生。

安裝時,約距1~3mm

b.夾持時,煞車皮貼平煞車邊且同時接觸到框

貼平和同時接觸,都是預防單邊磨耗的問題,單邊磨耗不只是煞車皮耗損快而已,還會對輪組造成一個力矩進而使輪組偏擺,這對騎行者造成很大的威脅,


2.煞車的含放時間

這大概是很多人最想知道的問題了,我們先來了解前煞跟後煞的功能

前煞:提供70%的制動力(主要)、制動,能快速將速度降下來
後煞:提供30%的制動力(輔助)、穩定速度以不至於太快

因此前煞與後煞的使用頻率為1:3~4,含的時間也差不多是1:3~4,且採點放式煞車
因為若長時間含著框,會讓框的溫度快速上升,此時就有可能會聞到燒焦的味道,那你可能就要有心理準備了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雨天時跟晴天的技巧不大相同,因為雨天會大大降低µ值,有可能會差上10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會在輪框的表面形成薄薄的水膜,當煞車皮與輪框接觸時,水膜會讓它倆之間發生錯動(類似打滑)
而且因為雨水會夾雜泥沙,在微觀上也是屬於單邊磨耗的一種

因此雨天時,提高煞車皮與輪框的接觸時間,讓溫度上升帶走一些水份,才能提高制動能力
雨天也不用擔心燒框的問題,燒框的溫度大約在200度左右,雨天時這溫度也還蠻難達到的,還比較擔心框被刮花QQ

且盡量選擇排異物優良或是專用的煞車皮會比較好
像我之前用K牌的煞車皮,卡沙卡屑把我的瞎貓給刮花了(心痛),因此怒裝S牌的,目前用得非常滿意
當然坊間有很多標榜功能的煞車皮,在這邊就不多說了,就交給車友們自行判斷吧


3.煞車的保養

如第二點所述,煞車皮卡沙卡屑不僅會刮花輪組,而且金屬的摩擦聲也不是那麼悅耳
因此定時將煞車皮和輪框清一清,可以回復原有的制動性
而鋁框可以用清潔石來清理黑邊,但是碳框的話就真的只能上天保佑了
「SWISSSTOP 清潔石」的圖片搜尋結果
SWISSSTOP清潔石

-
抱歉這篇打得有點亂
因為想說的東西太多,就把想到的都上去
排版差還請見諒<O>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剖析鋁框製作-以跑零為例

三大神輪之一的Fulcrum Racing Zero(跑零)

在台灣,被譽為三大神輪之一的Fulcrum Racing Zero,俗稱跑零,其性能不用我再多說了,全功能輪,爬坡也難不倒它,可謂一輪在手,上山下海通通包辦。

大家可能會好奇,輪組這東西是怎麼完成的。作為自行車大廠Campagnolo的子品牌,一定有它的SOP,相信有些車友看過跑零的製造影片,但是可能對影片中的製程感到好奇或有疑問的地方,今天我就要來跟大家介紹每個步驟的名稱和功能。


製作程序
1.滾軋(Rolling)
2.酸洗(Acid Pickling)
3.電阻銲(Resistance Welding)
4.陽極處裡(Anodizing)
5.車削(Turning)
6.鑽孔(Drilling)
7.真圓度(Truing)


Step 1. 滾軋(Rolling)

滾軋為塑性變形的加工方式,此方法不會有廢料的產生。
其加工方式為利用數個有造型的輥輪,並施加壓力在鋁條上,鋁條因輥輪的壓力而變形,且因為輥輪為圓形;影片中的第三個輥輪的位置使鋁條成圓周狀變形。
所以輪組的外型在此時已大致成形

滾軋(Rolling)

Step 2. 酸洗(Acid Pickling)

大部分的機械加工都會使用機油(潤滑油)來降低製造過程中的一些負面影響,如熱傷害刀具磨損等等。
所以工件加工完成後難免會有殘留的機油,而酸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清洗表面除鏽,最常用的酸洗劑為鹽酸or硫酸。

酸洗(Acid Pickling)


Step 3. 電阻銲(Resistance Welding)

為電阻銲中的對銲。
電阻銲是將兩個工件對接後,並施加電流,當電流通過接觸面時會產生電阻,此時電阻會生熱,利用產生的熱來將滾軋完的鋁條接合

不過焊接完後會有毛邊(Flash)產生,因此要進行除毛邊,才能進行下一步驟。

電阻銲(Resistance Welding)


銲接完產生的毛邊(Flash)


Step 4. 陽極處裡(Anodizing)

當工件完全成型完後,會進行陽極處裡。陽極處裡為披覆(Coating)的一種,為電化學反應。
陽極處裡最大的兩個功能,就是防止金屬氧化以及上色。一般來說金屬接觸到空氣時,其氧化非常快速,如黃金切開後為亮金黃色,但不用幾秒就變得黯淡無光。

陽極處裡(Anodizing)


陽極處裡可以有不同的顏色


Step 5. 車削(Turning)

披覆會將鋁框的煞車邊也一起處裡,但是這樣的煞車邊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因此利用車削來將煞車邊的披覆層去除。
因為煞車邊需要平坦的表面,才能有效的讓煞車皮咬住,因此需要高轉速小進給來達成表面光滑。

車削(Turning)


車削完後的煞車邊非常光亮平坦


Step 6. 鑽孔(Drilling)

為了要將幅條和鋁頭能夠鎖在輪框上,必須利用鑽孔(Drilling)來鑽出孔洞。
值得一提的,就是影片中有播出鑽孔的畫面,可以看到在鑽削時,機台會噴出液體,那就是切削液。
切削液主要分為兩種,為水溶性非水溶性,水溶性切削液的主要功能為冷卻,顏色多為乳白色,而非水溶性則為潤滑,由影片可得知所使用的切削液為水溶性,可迅速帶走切削時所產生的熱能和降低鑽頭在鑽削時的磨損

鑽孔(Drilling)


鑽孔後,可看見殘留的切削液


Step 7. 真圓度(Truing)

由於組裝輪組又是另一門學問,在這邊先不提組裝(Assembling),但是一個輪組完成與否取決於兩個因素,就是真圓度和張力數,而這兩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的。

真圓度,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檢驗此工件是否為"真的圓"。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你轉輪子的時候,照理說你看輪子的側面,他應該是要很平順的運轉,而不會有上下跳動或是類似蛇行,若有上述情況,就代表真圓度跑掉了;就代表幅條張力數有問題。

若將真圓度量化,一個合格的輪組,其真圓度值要收斂在20~40條之內(0.2mm~0.4mm),各家廠牌的標準不一。

影片中的人員正在校正輪組的左右偏移量

先透過人力來進行校正,最後再由機器來進行調正和QC。

檢驗輪組的左右偏移量


機器進行調整和QC


經過以上的種種步驟,就成為我們拿到的輪組啦,是不是有點佩服工業的製造技術呢!

更多跑零:

經典紅跑零




非常漂亮的鍍層




最後

就讓我們在回顧一次精采的影片吧




---- 歡迎轉載,但請附上本文章網址和連結
如有錯誤請不吝賜教,若覺得文章不錯,也可訂閱支持。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關於公路車下坡-進階篇

前情提要關於下坡-基礎篇,相信大家看完基礎篇之後,都具有一定的下坡基本知識,接下來就要談一些進階的下坡觀念,我不敢要求大家都要將我的方法吸收,畢竟每個人的下坡習慣不同,可能有些高手的見解也與我有不同之處,還請各方好手不吝賜教。

相信大家在下坡時,過彎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如進彎點的選擇,或是前面的車友速度對我來說太慢,想要超車等等,在高速下坡時,這些眉眉角角若有一點閃失,都是會造成重大傷害的,接下來我將討論三個方面,分別是入彎點選擇超車以及自我保護


1.入彎點選擇


請大家看下圖,並選擇一條你認為當下在騎行時,會走的路線


這兩種路線都是一般車友會選擇的路線,接下來我們就好好來討論這兩條路線的差別
不過在這之前,先給大家一點科普知識:向心力切線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若想看結論,可直接往下拉)


向心力:
F=m*an(法線加速度)
大家可能都知道向心力離心力,正確來說,離心力是一個"虛的"概念,因為離心力即是向心力的負值,舉例:當你拿一跳繩子綁在木塊上並使其作圓周運動,木塊不飛出去是因為受到繩子的向心力作用,而木塊想飛出去是因為離心力,差異就在這邊。


切線加速度(at):
切線加速度由物體的角加速度所產生,其方向為圓的切線方向,其值為半徑(r)*角加速度(alpha)。
舉例:若你在甩木塊時,線突然斷了,此時木塊會沿著圓的切線方向飛出。


向心加速度(an):
向心加速度其方向指向圓心,其值為半徑(r)*角速度平方(omega^2),並會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
向心加速度也是造成向心力的主要原因


F為向心力,an為法線加速度,V為物體的切線速度,omega為角速度

說了半天,你們一定會問,我到底想講甚麼?
其實,大家口中的"壓車",就是建立在向心力上,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們不用轉龍頭,只需傾斜車體,即能轉彎的道理。
而重心愈低(車體愈傾斜),向心加速度就越大,愈能快速過彎,但若重心位置不正確,則可能導致速度過快而掙脫向心力,此時你就會連車帶人飛出去,相信大家看過motoGP之類的比賽一定不陌生,很多"磨膝大帝"的下場就是飛離賽道。

--------------------------結論--------------------------
這兩條路線最大的差異,在於過彎時的半徑

藍色路線相較於紅色路線,其半徑比較短,所能提供的法線加速度少於紅色路線,因此在相同的過彎速度下,紅色路線較藍色路線擁有大的向心力,比較不容易摔車

但是藍色路線因為走的路徑較紅色路線短,因此藍色路線能較快結束過彎,回到直線路段。


藍色路線:過彎速度勝,但較危險。
紅色路線:稍慢,但過彎安全性勝。
一般來說,若為非必要,不見議走藍色路線。

過彎技巧



2.超車

在講超車之前,我想先表達我對"下坡要慢"這件事的看法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上坡要快,下坡要慢",上坡快一定是大家樂見的,但是下坡慢呢...?

一個新手下坡跟老手下坡,你覺得他們對"下坡慢"的認知是一樣的嗎?
可能新手覺得下坡接近40就感覺車子快解體了(我當初騎車就是這樣),但老手50幾可能還覺得有點慢(當然不鼓勵騎快車),所以下坡要慢,沒有一定的準則,可能還是很主觀的預期,最主要還是以自身能力為原則

因此當你覺得前面的人騎太慢太龜,就會有想超車的念頭,在講入彎點選擇時,有稍微提到向心加速度的概念,運用此概念,最適合超車的時機 ,就是在左彎進彎到出彎這段路程,並從左側超越(以台灣左駕為例,右駕則相反),因為在這段路程,你擁有較短的路徑,若道路也夠寬,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不過超車有幾項要點要注意:
1.絕對不要從對方的右側超車
2.對路況掌握度要夠精準,如盲彎、對向來車、路面品質等等
3.注意準備超越者的動態
4.相對於視覺,聽覺是你的第二命脈,聲音可以傳遞很多訊息。

關於第四點,我知道有些車友騎車時會戴耳機,但我認為這是不太好的習慣,公路車沒有後照鏡,所以你只能靠轉頭聽覺,來辨認你後方的路況,你可以在遙遠的地方就聽到引擎聲,就知道有車準備要來了,而戴上耳機,等於是與整個路況隔絕。




3.自我保護

若很不幸的,真的發生意外,真的摔車了,有些方法可以讓你的傷害降低,另外我也有兩個我自己的案例與各位分享(下篇預告)。

1.摔車時,不要試圖用手去撐地板
皮肉傷是小事,扭傷或挫傷之類的,除了很痛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傷很難好,所以有些人一摔就是一年半年不能騎車,嚴重的話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得不償失。

2.受衝撞面積盡量大一點
盡量讓大一點的面積來分散你的受力點,大家都知道同樣的受力,若受力面積越大,其應力就越小,因此摔車時,盡量用大面積且肉較多的地方去承受衝擊,如大腿肌附近。

3.選擇受傷害最輕的方式
當你真的無法避免車禍時,就選擇最輕微的方式吧!
例如撞山壁然後進水溝跟摔進落葉堆打滑雷殘,都幾!?




分享就到這邊,歡迎各方好手不吝賜教
能給有需要的人多些正確的觀念和建議,都能增進車友間的福祉。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關於公路車下坡-基礎篇

會寫這篇是因為,自行車運動是一項具有高速度的運動,尤其是在下坡的時候,當我一開始騎車的時候,最害怕不是爬那累死人的陡坡,而是騎在馬路上和下坡。
前者只要透過多練習,去適應車流注意周遭的環境變化,基本上不會發生什麼太大意外,而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路上小黃和公車的鬼之切入

而下坡,如果一開始沒有人教你一些小技巧注意事項,非常非常容易發生意外,有些比較沒人的深山旁邊還可能沒有圍籬,若稍有不慎,可能會摔落山谷,這些事情在車界偶有所聞,所以我希望能夠藉由此篇,帶給車友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注意事項,降低意外發生,大家都能夠快樂騎車,平安回家。


正文開始:

下坡最重要的不外乎二項,第一是控車技巧,第二就是自身反應時間,基本上掌握這兩點,都能平安的下滑,以下有幾點跟大家分享:


1.踏板位置

踏板的位置在下坡時非常重要,他關係到你在過彎時的順暢度,說得更嚴重一點,踏板可能會害你整個連車帶人噴出去,怎麼說呢

當你在過彎時,身體一定會傾向過彎側,所以你的車子也會跟著偏向過彎側,此時若你的踏板最低點剛好在過彎側,若車身在更傾一點的話,踏板就會跟地面接觸,造成大量摩擦,進而造成你的車子穩定性變差,最後失去控制而噴出去。

往哪彎,腳就往哪抬,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觀念,當然不用刻意去記,要讓自己身體去習慣去記憶。

舉例:
當你要右彎時,車子右側的踏板就要在12點鐘的方向。


過彎時,身體和車都會傾向過彎側,此時踏板應提高。


2.握下把


剎車是拉伸剎車線,然後煞車線帶動夾器,夾器向內夾輪組的煞車邊,而煞車力的大小取決於你對煞把造成的力矩,力矩越大,煞車制動力就越大。

M=F*d    (力矩=施力*力臂)

握上把和握下把的差別,就在於改變施力的力臂,同樣的力矩,力臂越大,所需的施力就越小,簡單來說,握下把可以讓你施較少的力,就能產生所需制動力(相較於與握上把)。

而握下把也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將你的重心壓低,姿勢也會迫使你的重心向後

重心為甚麼重要?想必大家都有聽過,煞車不能先煞前煞,因為會造成翻車,而造成翻車的原因,也是因為力矩!

一般來說,上把時的重心偏高且在人的腹部附近,因此在煞前煞時,煞車會對輪子產生紅色箭頭方向的力,而箭頭到重心的垂直距離,就是力臂(d),若造成的力過大,則會讓車手前空翻。


當煞車時,煞車的力道會對重心造成逆時針力矩,因此會前空翻。

而當你握下把時,人的重心會接近尾椎的位置附近,重心壓低且也往後,減少了力臂長度,當有外力干擾時,也比較能控制自己的車身。



當握下把時,重心會在接近尾椎的位置,控車相對穩定。


3.檔位選擇

這個問題我在淺談齒比有提到過,若檔位太輕,則在踩踏時,會有一瞬間踩空的感覺,若蹬踏的力道過猛,可能會讓自己的重心偏位,進而車子失控摔車。

因此在下坡時
一定要打到大齒比
一定要打到大齒比
一定要打到大齒比

因為打到大齒比,可以避免自己踩空的可能,尤其未上卡的車友更要注意這個問題!


總結以上三點的內容:
1.踏板的位置很重要,往哪彎,腳就往哪抬
2.長距離下坡,握下把,讓自己的重心後移,增加控車穩定性。
3.將檔位打到大齒比

photo from : google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Alberto Contador Giro d'Italia 2015

[影片簡介]

影片開始之前,先來對影片的幾個重點作介紹。
 
1.環義賽 (Giro d'Italia)
 
在單車界中,被譽為世界三大賽(環義、環法、環西)其中的一個賽事,就是環義大利賽,而義大利也是自行車工業的重鎮,如變速器之經典Campagnolo、經典梅花管材車架Colnago、顏色令女車友為之瘋狂的Bianchi等等,都是源自義大利,一個對於自行車有深厚的歷史的國家,這場賽事也是相當的有看頭。
 
環義賽源自1909年,在每年的5、6月舉行,每場總共21站,總里程約3500~4000km,每一站大約100~200km不等,有平路賽,有高山站,有丘陵站,也有個人站(ITT),而最後一站的終點設在米蘭,算是非常平均的一場賽事
 
其經典的代表色為粉色。
 
2.粉紅衫
 
在賽事中,當選手為該賽的GC1(General Classification),是為當前的秒差王(以最少時間完成比賽),在每站結束後,都會獲頒一件顏色與眾不同的車衣,而環義賽的GC1,就會穿上粉紅衫,在下一場比賽中批上,這也是選手、車隊、贊助商最大的榮耀,因為這是最好的廣告招牌,有些廠商也會特製選手的客製塗裝,作為選手的特仕車。
(環法賽的GC1著黃衫,環義賽的GC1著紅衫)
 
3.Alberto Contador
 
西班牙的著名車手,曾效力過Trek、Astana、Tinkoff-Saxo等車隊,而Tinkoff-Saxo車隊因不再提供贊助,並在2016年賽季後解散車隊,現轉回Trek-Segafredo。
 
Alberto Contador曾拿下2007 2009年的環法賽冠軍,而環義賽則在繼2008年後,終在2015年再次拿下總冠軍。
 
其抽車的風格最為人津津樂道,行雲流水、簡潔流暢。

 
影片為2015年 Alberto Contador 在 Giro d'Italia的精彩high ligh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SB1abifgMI

film maker : Le cyclisme bien plus qu'une passion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2016.07.16-二分之一西進武嶺

2016.07.16(六)就在這天,完成了我一直想挑戰的事,就是上武嶺,不管是西進東進還是北進,我都想要嘗嘗看登頂台灣公路最高點的滋味.
其實這一天過的好不真實,因為從沒想過會這麼快就要上武嶺了,剛來到大甲實習時就想說一定要找時間上武嶺,台中到埔里那麼近,錯過這次就太可惜了.
但也只是僅此於想而已,還有很多問題,一個人要挑戰這麼高難度的山,如果沒人照應一定很慘,而且下山也必須自行下山.
只不過沒想到台灣雲豹的同仁禮拜四才說禮拜六要上武嶺,當下聽到既興奮又傻眼,想說也來的太快,沒甚麼準備就要上武嶺了(其實也不知道要怎麼準備),於是乎就這樣踏上了武嶺之旅.


原本當天預定5:45集合,6:00出發,只是拖到快六點半才出發,原本想說要不要從地理中心碑開始上,但是想到山腳都快8點了應該是無法在12點前完成,所以就跟大家一起在7-11富家上.


強大的軍火庫及到最高點才有補給的補給車XD

到了山腳下的加油站後加了油休息一下,就要準備上山了.
當天挑戰的人很多,而且看著窗外蜿蜒崎嶇的路段,就知道這場仗會有多硬了,然而道路外的風景也是美不勝收,台灣這麼小就有超過百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非常不可思議.
其實一路上都在擔心會不會DNF,因為越高越難爬,看網路上都說清境後才是痛苦的開始,想著想著就到了山上第一家7-11,下車就有了股便意,就去解放一下順便輕量化XD,然後就繼續上路了.

停車場的前面剛好有個瞭望台,看看那綿延的山脈

一路上看到了一堆神車,COLNAGO拉,DOGMA拉,車上還在討論,如果路上有台灣雲豹的車友要搖窗下來幫他加油哈哈,只不過很可惜的是都沒遇上QAQ.
到了最高7-11後,下車買了三罐大水,一人一罐舒跑,將補給發完後,就踏上了不歸路.

一開始還在討論要不要一起騎,但是按照這樣的速度,我的迴轉數會上不來,只會越踩越累,所以我打算按照我的節奏開始騎,就這樣踏上一人的旅途XD
前面幾K還算OK,雖然都是7 8%的坡,畢竟我也不是被嚇大的,所以就游刃有餘的吃完.不過6K後就開始有一些9%以上的坡,略顯吃力,但是ㄍㄧㄥ完後就差不多剩一半了.


當天天氣很好,隨便拍都美

剩下10K,心裡盤算著按照這樣的進度,我應該兩個小時內可以到武嶺,而且12K左右的地方還有差不多1K的小下坡,就笑著滑完,滑完之後,我就笑不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無止盡的8~10%的坡,偶有些小緩坡讓我喘息,還來不及喘完又是超陡坡,果然小腿開始有點抽意了,趕緊下車休息吃香蕉喝舒跑.
爾後的騎乘就開始盡量用大腿了,好險沒有抽太大,小腿表示:我還可以.
其實到後面主要是身體跟不上心理,呼吸和心律都還蠻OK的,只是大小腿最近有點欠操,就給你小抽一下這樣.

慢慢的踏著車,這時候迴轉數應該只剩50而已

到底還有幾個彎...

我們另一台車停在鳶峰停車場,經過鳶峰休息區的時候還喵了一下我們的車在哪,結果沒看到就繼續上去了,那邊的美食和香味是誘惑不了我der,都是假的!!只有武嶺牌子才是真的.
就這樣慢慢踏慢慢踏,坡度稍漸趨緩,原來要準上蜿蜒的山路了,而這段也是通往昆陽的最後通道.
就在一個過彎的時候,因為路旁跟柏油路有高低差,我要從低的往高處移動,結果上不去就這樣摔車了,其實當下也沒想那麼多,就想說"喔,摔車了喔,車子應該沒怎樣吧"
看了一下自己的身體好像沒甚麼擦傷,只不過盆股著地之後應該會瘀青(我現在側睡會痛QQ),但不影響騎車,於是把掉下來的510裝上去,檢查一下車子就繼續爬了.

騎車唯一療癒的就是這些靜謐的山了

其實也不知道自己騎到那裡了,不過在15K的時候看了一下google map,距離武嶺還有5K,而現在已經快18K,也差不多快到昆陽了吧?
此時我的腿已經快不行了,結果看到頭前約50M目測15%左右的坡,就果斷地下來牽車,看到這坡跟看到牆一樣,看了一下garmin的坡度顯示14%,簽完後發現原來已經到昆陽了.
把車放到一旁休息片刻,拍個照,回頭看了一下待會要通往武嶺的道路,心想感覺也還好嘛,蠻平的阿.

居然沒拍到昆陽前的陡坡,請大家自行想像14%的坡大概就是這坡度的2倍

嗯,還蠻平的阿

對不起我錯了,這段會叫天堂路不是沒道理,兩公里8%的坡聽起來好像蠻簡單的,但是我足足騎了23分鐘,看的到吃不到的感覺最痛苦.
而且大腿已經快頂不住了,重點是上面又塞車,旁邊可以騎的路大概只剩1.5個腳踏車距,看了一下對向車道好像沒甚麼人,我就其對向車道一路到山頂XD
當我到頂點後我還有點不敢置信我已經在台灣公路的最高點,不免俗地還是要跟牌子拍一下照囉.

硬要大腿出力擺pose,結果尷尬地笑了

最後的天堂路,真的蠻平的阿

從亭子往昆陽拍,紅色建築物為昆陽停車場

神車Wiggins record,車主是位女森

請忽略我剪壞的頭髮,二分之一西進武嶺,成功!!


後記:
因為我是最早到的人,總共騎了2:23:17,在山頂上體驗到冰火五重天,又熱又冷加上大腿內外側都抽筋,還好是在登頂才抽,之後等到下午兩點才下山.
到鳶峰後買了水蜜桃給中國的田總吃吃看,而我也買了根香腸來吃,但老實說還蠻難吃的哈哈.上車後就開始睡,一路睡到吃飯,超級幸福,不過聽誌勝哥(駕駛)說他開車度辜,還好我們都安全下山.

正在挑水蜜桃,聽說一顆120,嚇屎人

沒有很好吃的香腸

心得:
1.如果真的要挑戰西進武嶺,我應該會DNF,55K我哪騎得完QQ
2.真的是欠磨練,大小腿都在抽,讓我想起了shut up legs
3.東進比西進更長又更難,若真想挑戰得再練練.
4.最近開始練下背和核心,果然有強壯許多,至少騎完都沒痠.
5.下次要帶一台好的相機來拍風景,雖然目前還沒有.

期待再次挑戰武嶺!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台灣雲豹實習記Day4-貼標

2016.07.07(四)

今天的實習項目只有一個,就是貼標
貼標呢就是把選定好的樣式,把黑膠貼到完全空白的車架上,再利用噴砂來上塗裝.


一開始看到他們在貼標的時候,心想這麼多步驟怎麼都記得起來,萬一貼錯怎麼辦等等
當時是滿懷著好奇與敬佩的心在看員工貼標,好好的觀摩
而今天終於輪到我親自貼標,興奮之餘還有點緊張,因為塗裝是一支車架的門面
如果我貼歪了,就可能要全部撕掉重來,更慘的是沒貼好拿去噴砂,肯定是慘不忍睹
所以我貼的第一支車架是公司的試乘車,所以還好(其實都差不多緊張QQ)


步驟:
1.檢查車架是否有汙損或刮痕
2.把貼紙畫線定位
3.根據不同size的車架來定位貼標位置
4.將貼紙撕開後,留有中間段的黏性(定位),其餘兩側以撕下的紙沾回去
5.將中間段的貼紙對準中線,確定對準後再把兩側的黑膠慢慢貼在車架上
6.如有陰噴砂的地方必須將黑膠對準不留邊
7.把沒有要噴砂的地方全部包好

步驟雖然只有七項,但是其中的眉眉角角是非常多的,還記得第一次貼問題超多
不是空氣沒擠出來(有點像在貼手機螢幕貼),不然就是陰噴砂的地方沒對準
所以第一次貼完包完,花了將近兩小時,不過熟了後一個小時內就可以貼完

尚未貼標的車架
下管處對齊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