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關於公路車下坡-進階篇

前情提要關於下坡-基礎篇,相信大家看完基礎篇之後,都具有一定的下坡基本知識,接下來就要談一些進階的下坡觀念,我不敢要求大家都要將我的方法吸收,畢竟每個人的下坡習慣不同,可能有些高手的見解也與我有不同之處,還請各方好手不吝賜教。

相信大家在下坡時,過彎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如進彎點的選擇,或是前面的車友速度對我來說太慢,想要超車等等,在高速下坡時,這些眉眉角角若有一點閃失,都是會造成重大傷害的,接下來我將討論三個方面,分別是入彎點選擇超車以及自我保護


1.入彎點選擇


請大家看下圖,並選擇一條你認為當下在騎行時,會走的路線


這兩種路線都是一般車友會選擇的路線,接下來我們就好好來討論這兩條路線的差別
不過在這之前,先給大家一點科普知識:向心力切線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若想看結論,可直接往下拉)


向心力:
F=m*an(法線加速度)
大家可能都知道向心力離心力,正確來說,離心力是一個"虛的"概念,因為離心力即是向心力的負值,舉例:當你拿一跳繩子綁在木塊上並使其作圓周運動,木塊不飛出去是因為受到繩子的向心力作用,而木塊想飛出去是因為離心力,差異就在這邊。


切線加速度(at):
切線加速度由物體的角加速度所產生,其方向為圓的切線方向,其值為半徑(r)*角加速度(alpha)。
舉例:若你在甩木塊時,線突然斷了,此時木塊會沿著圓的切線方向飛出。


向心加速度(an):
向心加速度其方向指向圓心,其值為半徑(r)*角速度平方(omega^2),並會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
向心加速度也是造成向心力的主要原因


F為向心力,an為法線加速度,V為物體的切線速度,omega為角速度

說了半天,你們一定會問,我到底想講甚麼?
其實,大家口中的"壓車",就是建立在向心力上,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們不用轉龍頭,只需傾斜車體,即能轉彎的道理。
而重心愈低(車體愈傾斜),向心加速度就越大,愈能快速過彎,但若重心位置不正確,則可能導致速度過快而掙脫向心力,此時你就會連車帶人飛出去,相信大家看過motoGP之類的比賽一定不陌生,很多"磨膝大帝"的下場就是飛離賽道。

--------------------------結論--------------------------
這兩條路線最大的差異,在於過彎時的半徑

藍色路線相較於紅色路線,其半徑比較短,所能提供的法線加速度少於紅色路線,因此在相同的過彎速度下,紅色路線較藍色路線擁有大的向心力,比較不容易摔車

但是藍色路線因為走的路徑較紅色路線短,因此藍色路線能較快結束過彎,回到直線路段。


藍色路線:過彎速度勝,但較危險。
紅色路線:稍慢,但過彎安全性勝。
一般來說,若為非必要,不見議走藍色路線。

過彎技巧



2.超車

在講超車之前,我想先表達我對"下坡要慢"這件事的看法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上坡要快,下坡要慢",上坡快一定是大家樂見的,但是下坡慢呢...?

一個新手下坡跟老手下坡,你覺得他們對"下坡慢"的認知是一樣的嗎?
可能新手覺得下坡接近40就感覺車子快解體了(我當初騎車就是這樣),但老手50幾可能還覺得有點慢(當然不鼓勵騎快車),所以下坡要慢,沒有一定的準則,可能還是很主觀的預期,最主要還是以自身能力為原則

因此當你覺得前面的人騎太慢太龜,就會有想超車的念頭,在講入彎點選擇時,有稍微提到向心加速度的概念,運用此概念,最適合超車的時機 ,就是在左彎進彎到出彎這段路程,並從左側超越(以台灣左駕為例,右駕則相反),因為在這段路程,你擁有較短的路徑,若道路也夠寬,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不過超車有幾項要點要注意:
1.絕對不要從對方的右側超車
2.對路況掌握度要夠精準,如盲彎、對向來車、路面品質等等
3.注意準備超越者的動態
4.相對於視覺,聽覺是你的第二命脈,聲音可以傳遞很多訊息。

關於第四點,我知道有些車友騎車時會戴耳機,但我認為這是不太好的習慣,公路車沒有後照鏡,所以你只能靠轉頭聽覺,來辨認你後方的路況,你可以在遙遠的地方就聽到引擎聲,就知道有車準備要來了,而戴上耳機,等於是與整個路況隔絕。




3.自我保護

若很不幸的,真的發生意外,真的摔車了,有些方法可以讓你的傷害降低,另外我也有兩個我自己的案例與各位分享(下篇預告)。

1.摔車時,不要試圖用手去撐地板
皮肉傷是小事,扭傷或挫傷之類的,除了很痛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傷很難好,所以有些人一摔就是一年半年不能騎車,嚴重的話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得不償失。

2.受衝撞面積盡量大一點
盡量讓大一點的面積來分散你的受力點,大家都知道同樣的受力,若受力面積越大,其應力就越小,因此摔車時,盡量用大面積且肉較多的地方去承受衝擊,如大腿肌附近。

3.選擇受傷害最輕的方式
當你真的無法避免車禍時,就選擇最輕微的方式吧!
例如撞山壁然後進水溝跟摔進落葉堆打滑雷殘,都幾!?




分享就到這邊,歡迎各方好手不吝賜教
能給有需要的人多些正確的觀念和建議,都能增進車友間的福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